我曾多次来访璟园。
印象最深的,
倒不是它深邃的长街、庄严的祠堂、精致的雕饰,
恰恰是门楣墙头上,
那随处可见,铺张又斑驳的文字。
不同于古建中瓦木砖石的精致雕刻--那些普遍反映的是民俗的内容。祈望平安康泰、富贵荣华也好,翘盼和合美满、香火绵延也好,关乎的无外乎是先民对生存的基本要求。
而那些取材文学故事或典于诗歌的意象雕刻,
或张扬忠义节孝,
向往美好爱情,
或使之成为自我品格的写照和人生境界的象征,
充满了道德修养情操的精神追求。
其实,
最能够彰显出一座古建的儒雅与风度,
倒是常见于建筑中的匾额和楹联。
它们刻于木、书于墙,
几乎每个宅邸建筑中,都随处可见。
匾额上字体各异,
行草隶篆楷夹杂其间,
它们堂堂皇皇的高悬于门楣之上,
交相辉映,蔚为大观,
几乎构成了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。
抬头仰望,
似乎可以望见百年前,
先辈们是那样坦荡、
慷慨地把思想和情感诉诸文字和笔墨,
略加构思,挥毫而就。
仿佛满腹经纶一吐为快,
仿佛参透人生诲人不倦,
又仿佛功名成就喜不自禁。
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匾额成为炫耀门第的冠冕,
金章玉句的楹联成了感召族人的旗幡。
哪怕风雨和岁月剥蚀了金粉朱漆,
他们仍然形在神在。
绵延不断地传递着教化后人的力量。
行走在璟园的碧瓦朱檐,俯拾匾额上的题撷,有显示身份的进士第、儒林郎第,有民俗心理的尊崇祈盼,如“祥开吉第”““紫气东来”,也有对圣贤教诲的顶礼膜拜,如“慎德堂”“爱日堂”,有夸耀谱系先贤的品格如“节操堪风”、奕枼冰心”,亦有“秀发庭柯”“堂构相承”的祈愿。
环视梁栋间匾额上,寥寥三四字中,往往是一部厚厚的族谱,厚厚的典籍,它可能浓缩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,一方水土的命运沉浮。它的使命在于把一个宗族的荣耀与教诲,留传给后人。
是的,在今天,那些充斥于祠堂、戏台、书院、牌楼乃至民居内外的教训和推崇,或早已留不住在城市里匆匆的步伐,在霓虹灯彩中黯淡。
可也正是当下生活的凡俗和喧嚷,让“风流自赏”的匾额楹联,更显得意蕴无穷。我忍不住要凑上前去,到字里行间去探访昔时这“家家生计只琴书,一郡清风似鲁儒”的历史情境里。
毕竟,那是亘古的教诲,传世的咏叹。
文:悬壶子
编辑:璟园夕拾